毛泽东的“半字之师”

 惟瑞居士

文章最后更新时间:2016-03-18 13:47,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!

  毛泽东词《沁园春·雪》中“原驰蜡象”句,初稿曾是“原驰腊象”,是诗人臧克家建议改的。臧克家说,“腊”改成“蜡”虽只换个偏旁,却增添了诗意的形象性,且与上句中的“银蛇”形成对仗。毛泽东听了,说:“改得好!”毛泽东写东西,不仅请著名的文化人指正,他也很虚心听取身边工作人员的意见。他与梅白同志互相修改诗作的故事就很有趣,梅白也曾为主席的诗改了半个字,毛风趣地称他是“半字之师”。

  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,曾因工作关系多次在毛泽东身边。1958年,他随毛泽东视察三峡,梅白写了一首诗《夜登重庆枇杷山》:

  我来高处欲乘风,夜色辉煌一望中,几万银灯流倒影,嘉陵江比水晶宫。

  毛泽东看了后,对梅白说,如果把“辉煌”二字改为“苍茫”则能显出夜色之动态。也为“水晶宫”作伏笔,显得“辉煌”而不那么露,诗贵有含蓄和留有余地。第三句“几万”改为“百万”以显示山城新貌,这里应鲜明,而不应含糊;“流倒影”则不如“摇倒影”,这也是为了显示夜影之动态。毛又说,采取对比手法,写嘉陵江不平铺直叙,要写得风翻浪卷,以显示嘉陵江之性格。因此,第四句的“比”改为“似”好些。这又是虚笔写实,总之,诗贵意境高尚,尤贵意境之动态,即变化,才能见诗之波澜、辐凑。这正是自唐以来格律诗之优越性。改后,这首诗就这样组合:

  我来高处欲乘风,暮色苍茫一望中。百万银灯摇倒影,嘉陵江似水晶宫。

  毛泽东改完后,征求梅白的意见说,如何?你比较一下,有比较才能鉴别。诗要改,不但要请人改,而最主要靠自己改。写完后,放它一个时候,看了,想了,再改,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。这就是所谓“推敲”之好处。当然,也有经过修改不及原作的。

  1959年,毛泽东在庐山会议初期,印发《到韶山》一诗。主席虚心地向梅白征求意见。梅曾提出“别梦依稀哭逝川”这一句应改“哭”为“咒”更好。这样似诗意更积极深刻,感情也更鲜明强烈些。毛欣然接受了梅的意见,称梅是“半字之师”。“哭”也就改成了“咒”。另外,《到韶山》诗最后一句原为“要使人民百万年”,梅又提出不妥,说这句有口号之嫌。毛主席由是就将这句改为了“遍地英雄下夕烟”。 
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培训师工具屋

培训师工具屋V

聚焦你的特长,成为培训师,
感染和帮助到更多人。

30天更新
3335 文章总数
建站天数

最近更新

热门浏览

标签列表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