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教育家孙敬修的故事

 惟瑞居士

文章最后更新时间:2016-03-18 14:02,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!

他,当了35年的小学教师,教过的学生能有几千;他,讲了几十年的故事,那和蔼可亲的声音打动着千千万万小听众的心灵。不用说,你肯定猜到了,他就是全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、儿童故事专家孙敬修。

“故事爷爷”

现代的儿童都称他“故事爷爷”,其实,他最早开始讲故事的时候,才二十几岁。那时他在北平市汇文第一小学教书。学校有住校生,一次周末,他晚上去学生宿舍的时候,看见他们打的打,闹的闹,有的生气,有的抹泪。他灵机一动,吹起哨子,让同学们到礼堂去,他给同学们讲故事。这个办法很灵,同学们过得又快乐,又能学到许多东西。以后,每个周末的晚上,孙老师就都额外地给学生讲故事,一直讲了几十年。1932年的一天,孙老师带着学生去北平广播电台演播节目,当时没有录音,是现场广播。学生们排的节目演完了,可是离应该结束的时间还差几分钟。不能让电台空播呀,孙老师沉着地清了清嗓子,给听众讲了一个小故事:《狼来了》。电台负责安排节目的先生很感兴趣,邀请孙老师每星期到电台讲一次故事。从此,孙老师就和电台有了缘分。

解放后,党和政府很重视儿童教育工作,也很尊重这位小朋友和家长早已熟悉的故事员。1950年的一天,北京广播电台的一位同志找到孙老师,请他为北京电台少儿节目讲故事。1951年5月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开办了少儿节目,孙老师又成了中央电台少儿部的特约播音员。不久,由于小听众要求多播一些故事,电台领导和市文教局、学校领导协商,最后达成一个协议,让孙老师一半时间在学校当教师,一半时间到电台讲故事,孙老师就更加注意研究讲故事这门艺术了。

1957年,北京市成立了少年宫,教育局领导为了发挥孙老师的特长,调他到少年宫去专门讲故事,时间安排还是一半在电台,一半在少年宫,他成了专业故事员。这时,他已经57岁了。有一次,少年宫安排了一场讲故事节目,许多小朋友来得早,就在台下乱乱哄哄地讲话。主持人出于好心,想维持一下会场秩序,就上台去喊:“大家别吵吵了,孙老师就要讲故事了。”可是没到开讲时间,孙老师不能开讲。台下安静了一下,转眼又乱乱哄哄地说笑起来。主持人喊了三次,乱了三次。孙老师想了想,说:“我来吧!”他站到台上,前边的同学看见了,孙老师就先对他们说:“小朋友,我先给你们唱个歌吧:

“朋友,要注意,

别到坑里洗澡去;

坑里尽是臭滋泥,

掉到里头干着急。

千万不要去,

淹死再活不容易!”

台下前边的同学听了,全笑了;后边的同学不知怎么回事,伸着脖子往前看。孙老师又说:“刚才后边的同学可能没听见,刚才我唱了个歌儿,是这么唱的……”他又把歌唱了一遍,台下的注意力都被抓住了。讲故事的时间到了,孙老师就开始讲故事了。他上面用的办法,是他教书时运用过的组织教学法,叫“由近及远组织教学法”。讲故事,有时是上午一场,下午一场,有时上午就要讲两场,中间只休息十几分钟。尽管孙老师已是57岁的人了,但从没说过一声“苦”,叫过一声“累”。

除了在市少年宫,孙老师还常应邀到小学、中学,到各区少年宫、文化馆和少儿图书馆去讲故事;除了给儿童讲故事外,他还到北京各师范院校、幼儿师范、甚至儿童医院去给儿童工作者讲怎样关心少年儿童;除了给健康的少年儿童讲故事,他还主动给患病的青少年讲故事……

那是1979年3月,龙潭派出所和龙潭办事处为失足青少年办了一个“法制教育学习班”。孙老师听说了,就拄着手杖,来到了街道办事处,要求给犯罪青少年讲故事。办事处的同志研究了一下,同意了,并且安排了一个时间。

孙老师走进那特殊的“教室”,面对特殊的“学生”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他把自己的椅子从台上搬到台下,和孩子们面对面地坐在一起。“小朋友,青年朋友,你们好!”他这样开始了讲课,“教室”里立刻安静极了。

“我今天来,可不是给你们讲大道理的,我想给你们讲个故事……”“学生”们不再是敌对、冷漠的样子了,抬起头有兴趣地听着。

“这个故事叫《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》。有个双目失明的人,骑着一匹双目失明的马,人瞎马也瞎。半夜的时候,来到了一个大山涧的边儿上,下边是万丈深渊,哗哗地流着河水。再往前走,就要掉到山涧的河里去了,多危险哪!……朋友们,你们都是可爱的孩子,可是被坏蛋用黑布把你们的眼睛蒙住了,认不出正道儿来了,做出了不应该做的事……我相信你们是愿意把黑布揪掉的。”

“……我祝愿你们全部把蒙在眼睛上的黑布除掉,重见光明,再见吧!”孙老师说完站了起来,孩子们也全站了起来,有的流了泪,向他鼓掌,向他举手再见。当天下午,就有个少年交待了偷自行车藏赃的地方,并且说,再不交待,就对不起孙爷爷!派出所的同志看到这次“讲课”效果出奇地好,都很受感动。

孙老师在电台讲了60多年的故事,从“故事叔叔”讲到“故事爷爷”,他用孩子们喜欢的声音、腔调去讲,用生动的情节去吸引他们,用教师一颗慈爱的心去融化他们。他不知疲倦,为什么?“希望小朋友听了我讲的故事,能知道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;什么是勇敢,什么是怯懦;什么是勤劳,什么是懒惰;什么是善良,什么是邪恶……我希望他们都变成好孩子。”

不灭的蜡烛

80岁以后,孙老师常把自己比喻成小蜡头,他要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儿童们的心,他希望小蜡头不灭。

“故事爷爷”仍然坚持给儿童讲故事,他几乎跑遍了北京各城郊区的少年宫、少年之家,一些中学、小学、幼儿园也请他去讲故事,他力争“有求必应”。还有很多时候,小朋友由老师、辅导员带着,来到孙爷爷家里听故事。那时他住的14平方米的房间,每次都是挤得满满的,“故事爷爷”就笑着说:“如果这房间能像猴皮筋那样就好了。一抻就大了,可以装好多人……”

1985年春节前夕,他和文艺界、宣传界、法律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到北京市第一监狱,看望犯人。冒着严寒,他在大操场上给犯人们讲故事《苍蝇和蜜蜂》。苍蝇好吃懒做、传染疾病;蜜蜂诚实勤劳、为人谋利。他希望犯人们别再做让人讨厌的苍蝇,而要学做受人尊敬的小蜜蜂。

许多好心人劝孙老师减少一些社会活动,该养养老了,可他仿佛变得更加闲不住。一天,路过崇文区工人俱乐部门前,看见两个小同学在打架,周围有的小同学在起哄,有的大人在喊:“别打了!别打了!”孙爷爷上前几步,用手杖在那两个打架的同学中间一插,说了声:“停战三分钟!”许多小同学认出了“故事爷爷”。他说:“打架的同学先等一等,我说几句话,说完了,你们愿意打,再接着打!”同学们静静地听着:“《小学生守则》里有一条叫‘爱祖国、爱人民’,对不?你看看他是人民不是?你再看看他是不是人民?是人民,就要热爱呀,怎么能动拳头呢?好了。我的话说完了,你们愿意打,再接着打吧。”两个同学不好意思,握手和好了。类似这种马路边的“闲事”,80高龄的“故事爷爷”不知管了多少回。

1987年12月17日,孙爷爷躺在病床上,想到“小蜡头”还能做些什么对儿童有益的事,他突然萌动了这样一个想法:“我是个‘穷小教’,由于党的关怀,让我给小朋友讲故事、写书,使我积攒了一点钱。我决定从仅有的积蓄中拿出1万元来,捐献给儿童讲故事事业。”他立刻拿笔给领导和朋友们写信,表达了自己要让中国儿童故事活动后继有人的心愿。他的举动得到了全社会的赞同,许多少儿工作者纷纷表示愿意捐款,并以孙老师的名字命名,成立了“孙敬修儿童故事研究基金会”。不久,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,很快组织了“孙敬修杯儿童故事比赛”。1988年,北京首届儿童讲故事比赛揭晓,孙爷爷亲自参加了发奖大会,并且讲了话。当他看到三位获一等奖的小同学有声有色地表演讲故事的时候,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:中国儿童讲故事事业后继有人了,“故事爷爷”的愿望实现了。
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培训师工具屋

培训师工具屋V

聚焦你的特长,成为培训师,
感染和帮助到更多人。

30天更新
3335 文章总数
建站天数

最近更新

热门浏览

标签列表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